CB Insights《2021 年 Q3 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报告》显示,2021 年 Q3 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共有 1904 笔融资交易,创下 2015 年以来单季度新高;累计融资金额 307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41%。另外,2021 年前三季度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总额达到 978 亿美元,比 2020 年同期增长超过 20%。

2015-2021 年 Q3 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各季度融资数量与金额情况(来源:CB Insights)
每一款药物、医疗器械的诞生都依赖于理论与技术的深厚积累,同时,资金也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
对于医疗健康领域 2021 年整体的融资成绩,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及 CEO 杨锋表示,近两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提升了人们对医疗健康的认知,无论在企业创新研发上还是资本投入上,都实现了大幅增长。
不过,他也进一步说到,“其实,通过投资去支持科学家、企业家创新,进而加速技术研发的进程,为医患提供更好的医疗产品和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投资机构的使命。”
作为一名拥有 20 年左右投资经验的老兵,如今杨锋正带领着的蓝海资本就是一家专注于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赋能企业家,善用 “长板理论” 一直是蓝海资本坚持的原则。“让科学家专注于技术的研发,为其配备相应优秀的产业、运营、财务等人才,共同推动技术的产业化”,杨锋强调。
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及 CEO 杨锋(来源:公司提供)
“投资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健康始终是人类关心的话题,科学技术探索的不断深入研究之下,医疗健康手段也在更新迭代。近 10 年来,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绩凸显,加快上市审评审批等制度促进新药研发提速,推动了医疗健康领域的加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7 年 6 月 19 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正式加入 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这一动作对中国医药界的影响被认为几乎可以与中国加入 WTO 为中国贸易带来的变化划等号,打通中国医药与国际连接的通道。
彼时,是蓝海资本成立的第 2 年,也是杨锋踏入投资行业的第 17 年。人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做投资也是一样。回顾过去,杨锋感慨到,“从 2001 年到 2021 年,其实我的投资生涯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不断聚焦投资范围,同时对范围内的细分领域更加深入、专注。”
在他看来,过去 20 年走过的投资之旅,可以分为 3 个阶段:开始的 6 年,杨锋在湘财证券进行风险投资,投资范围覆盖医疗、消费等领域,其中 1/4 左右为医疗相关项目;2010 年,他加入建银国际担任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医药大健康方向投资;2015 年,杨锋创办了蓝海资本,专注于投资创新的生物医药和医疗技术。
“现在,蓝海资本专注于投资有突破性、创新性、有较高技术壁垒的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
关注未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
作为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构,蓝海资本的投资标的和众多药物开发与医疗技术研发企业的出发点一致 —— 满足未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探索,不断有新的技术被挖掘出来,近年来,包括核酸药物、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AI + 医药 / 医疗、类器官以及合成生物学等在内的方向技术优势逐渐显现,正在进行临床尝试或走向实际应用。
这五大领域,也是蓝海资本着重布局的方向。“一方面,从疾病领域出发,对于肿瘤、重大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罕见病等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治疗的疾病,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上,核酸、类器官、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AI + 医药 / 医疗服务、合成生物学等创新技术,蓝海资本持续看好。”
其中,杨锋表示,“我认为,未来 10 年,核酸药物很有可能成为不亚于抗体的重要市场。” 他进一步说道,蓝海资本将在核酸领域进行全面、长期的深化布局,包括小干扰 RNA、环状 RNA 等不同的细分方向。
在这一方向上,目前蓝海资本已投资专注于小核酸创新技术和小核酸药物研发的瑞博生物,且多次注资。另据杨锋透露,蓝海资本在这一方向上的更多布局也将陆续公布。
而对于在近几年已逐渐作为疾病模型、用于药物筛选的类器官,杨锋表示,“作为一种极为接近病理的组织,类器官用作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过程,能够更加真实地反应药物在人体上的治疗效果,也加速了药物研发的过程。”
杨锋提到,蓝海资本投资的希格生科就是一个利用 AI 和类器官疾病模型进行药物研发的典型代表。
在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方向,蓝海资本的投资将触及管线类、CDMO 模式等不同业态的公司,具体方向上,“会将更多精力集中在 CAR-T、CAR-NK 等相关疗法以及利用 iPS 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布局。”
另外,杨锋强调到,“即使在生物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依然非常重要。” 因此,除了上述提到的领域,对于掌握创新性、独特性技术的小分子、抗体药物研发企业,同样在蓝海资本投资范围之内。
坚持长期主义,注重投后赋能
众所周知,医学是壁垒极高的领域,相应地,对于这一领域的投资,最重要的核心是技术的过硬。
杨锋告诉生辉,对于投资的目标企业来说,首先,蓝海资本注重投后赋能。对于很多科学家创业,蓝海资本希望能够切实地为创始人提供协助,携手成长。
他进一步展开说:“公司团队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方优势,从而组建具有复合型能力的核心团队。” 除了在医药技术、创新研究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外,核心团队的国际视野以及产业经验也十分重要。
蓝海资本官网资料显示,其投资团队成员覆盖科研临床、医药产业化、财务等方向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我们将以‘为企业所用’原则,从投资、投管两条线出发支持企业的变大变强。”
对于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杨锋表示,“虽然目前医疗领域有很多问题已经解决,但依然有大量的问题有待解决。对于医疗这一具有研发时间长、具有极高壁垒的行业,医疗投资机构一是要有长期主义,第二也要不断更新投资策略、不断聚焦重大的技术创新,医疗行业整体的发展进步也需要‘专精特新’的投资机构去支持。”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2AaLyugbNOqO_qhmGPH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