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药新声

News

中国母基金100人之曾宇:拥抱LP的GP化
近年来,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国家战略,引起高度关注。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其中特别强调,将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分别就包含资金基金、融资担保、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农业保险、用地保障,以及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等作出规定,从政策扶持上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实施的背景下,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应运而生。2018年7月,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管理了广州市增城区乡村振兴基金。该集团将“具备重要社会影响力和一流市场效益的乡村产业投资机构”作为愿景,以“酿造产业精品、焕发乡村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担负起富有建设意义的资本责任。

曾宇是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集团旗下专业的基金管理平台广东相融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曾主导过多个基金的组建及投资,包括广州乡村振兴基金等多支政府出资产业基金的筹建和运营。本次采访中,曾宇为母基金研究中心详细介绍了广州乡村振兴基金的各项情况与运营策略,并就国内母基金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分析。


中国母基金100人之曾宇:拥抱LP的GP化

图为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曾宇


01 践行符合机构特色的ESG投资



曾宇首先为母基金研究中心介绍了广州乡村振兴基金的基本情况与差异化优势。

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由广州市增城区政府及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管理团队共同发起设立。成立以来,集团坚持以“研究驱动投资、投资引领产业、产业振兴乡村”战略逻辑为引领,扎根增城、面向湾区,培育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混合机制下创新融合发展的生态型社会企业。

曾宇表示,广州乡村振兴基金首先是一个具有国家层面的政治高度政治前瞻性的基金。特别是2021年以来,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国家战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特别是各大企业也纷纷投身于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广州乡村振兴基金自2018年脱贫攻坚阶段到2021年的共同富裕,坚持知行合一,初心不改,从业务板块到资源链接,均践行着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不断通过市场和专业化的资本运营为乡村振兴赋能。

“目前,投资界也在呼吁ESG投资的概念。其实我们应该更清醒地提出一个倡议:要有符合自己机构定位特色的ESG的理解、标准以及评价体系。早在2018年广州乡村振兴基金成立之初,我们对于每一项投资实际就启用最严苛的ESG标准来指导和实践‘联农、带农、富农’的要求与责任其实比简单的ESG所提倡的绿色环保更高难度。我们做乡村振兴基金,初心就是ESG投资,包括在母基金投资上,我们选择GP的时候,会特别看重其过往投资组合和现在投资的风格策略,是不是符合我们的ESG的标准。”曾宇谈道。

其二在于机制的前瞻与创新。广州乡村振兴基金不是纯国资的政府的引导基金,而是政府出资引导的相对市场化的基金,广州增城区政府引导出资占比为40%,剩余60%由社会出资和基金管理团队出资构成成立以来就通过母基金加直投的模式来进行投资,在机制上保证了专业化与市场化,更能够体现基金管理团队的担当与责任,与股东形成利益一致的合伙人。对此,曾宇强调,“我们管理团队对于广州增城区政府与工商企业股东给予的信任和支持始终心怀感恩,我们秉持最高标准的信托责任,为股东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是我们专业化的最直接的体现”

曾宇重点介绍道,“广州乡村振兴基金的总裁毛杰博士提出了我们基金全体成员在CEO主义引领下的三讲原则,即:讲合伙人精神、讲市场化原则、讲专业化队伍,这是我们基金最重要的企业文化,也成为了我们的信念。”

成立以来,广州乡村振兴基金陆续取得佳绩,在母基金方面,是美团龙珠资本、新犁资本、丹麓资本、广州科创国发、越秀产业基金和广州新兴基金等知名基金旗下基金的出资人。

曾宇介绍道,这份成绩单背后,折射出广州乡村振兴基金在市场化机制与差异化打造投资生态方面的努力,以及成为常青基金的决心:

首先,广州乡村振兴基金坚持相对市场化的决策方式。曾宇认为,市场化和专业化是基金募投管退的“灵魂”。广州乡村振兴基金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团队专业化,专业的团队又能够反过来促进政府出资产业基金的机制更市场化,进而为政府股东、社会股东都创造回报。这种内生的活力,高度专业与聚焦的母基金投资策略,可以让广州乡村振兴基金在募资难的大背景下,作为相对市场化的母基金为国内优秀的GP带来更积极和更向上的力量。

第二,广州乡村振兴基金坚持躬身入局,做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多维度深入投后赋能

  • 积极协助GP寻找项目、资源方、产业方,协调产业项目,帮助诊断与对接市场资源,发挥母基金由政府出资引导的在地化优势,体现市场广度与在地温度


  • 发挥专业优势,研究驱动投资,与上市公司一起成立产业平台,真正做到产融互动,共同参与乡村振兴领域的产业投资与产业运作,践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等方面的政策性要求,又灵活地运用“PE+上市公司”的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


  • 重视培养平台型价值,积极梳理股东资源、GP资源和已投项目资源,打造投资生态圈,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导流。


在选择子基金方面,曾宇表示,广州乡村振兴基金的管理团队是投资界的老兵,对于国内各个类型的GP非常熟悉,也对一部分GP进行动态观察与跟踪,因此对于GP的选择经历了多年的动态观察与沉淀过程。此外,团队在选择GP上具有投资主动性,强调主动研究布局一方面会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化,主动邀约细分领域的优秀GP合作,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会主动研究投资行业赛道,在比较看好的赛道上选择该领域有名的基金进行合作,也会进行前瞻性的投资研究,如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等前沿性领域。

提及对于GP的要求,曾宇认为,首要标准就是GP投资团队经历过完整投资周期,有可验证的过往业绩作为参考;第二,GP投资策略要与广州乡村振兴基金策略相对契合,要有比较高的配合度与衔接性;第三,注重GP的组织管理、投资策略、人才梯队、品牌管理优势,希望在合作中互利互促,一起提高。

作为政府出资的产业基金,在母子基金中如何平衡政府出资的产业诉求和合作的子基金的利益诉求,曾宇认为,这需要辨证看待,双方在合作阶段开始之前,就要对各种诉求,特别是返投的诉求进行友好协商,透明公开地通过协议进行约定,且在未来的投资上遵守约定,但契约精神还应该有更高的标准,那就是双方彼此支持,在为基金创造回报的基础上,共同去完成返投等协议要求。

对此,曾宇提出的建议是,对于GP而言,应该认真梳理自己的投资策略与自身资源优势,是否能够满足返投要求,且阶段性地去落地或者探索。对于母基金自身而言,也要发挥在地性的优势及自身的投资生态圈,致力于和GP达成利益的一致性

引导基金应该筑巢引凤,帮助GP完成返投,完成产业诉求,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进阶版的常青母基金要去做的所以我们也会重视发挥自身服务和平台的功能,通过积极的推广宣传,创造优秀的条件,利用GP的脉络去吸引优秀的项目落户,实现我们基金的招商引资。有时候理念要变化一下,引导基金的产业诉求应该是我们与GP共同面对的一个填空题。用一起去做好这道填空题的心态来面对,会更加好。”曾宇说道。

02 构建垂直与深度并重的投资组合



曾宇介绍,广州乡村振兴基金采用PSD的投资组合,采取垂直深度与市场广度相结合的投资策略,注重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

在直投方面,广州乡村振兴基金通过旗下的专业基金管理平台相融资本,设立了市级引导基金广州市工业及信息化发展引导基金的合作子基金,及市场化的直投基金,重点关注临床急需及前沿性生命科学技术,也在细胞治疗、肿瘤双抗、再生医美等重点赛道上投出多个行业龙头企业。

曾宇表示,作为市场化的基金,直投是为股东创造效益的非常关键一环。做好直投,第一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重视整个投资团队的投资研究能力“现在我们要求每个投资团队的成员都要去独立进行深度的行业研究,定期进行投研分享,确保我们的投研能力能够匹配直投要求。”曾宇谈道。

第二,要利用母基金投资的项目池优势,在合作的GP、子基金投的项目里,紧密观察每个项目的动态发展,然后做独立判断投资项目要符合自身机构的判断标准,不做跟风式的投资。

第三,在直投项目选择上注重三性。一是龙头性,所投资项目必须是在细分赛道位居第一梯队的。二是规范性,对财务、上市、整体业务等各方面合规作出尽职调查与判断。三是确定性,基金投资离不开募投管退,要对项目上市的确定性,也就是退出的确定性进行一个深入的把握,包括上市的时间节点,上市市场的选择,包括上市以后市值的预估等。

此外,广州乡村振兴基金通过与广州市的国资基金,如开发区基金、越秀产业基金共同合作,也在积极布局S基金。曾宇表示,这是基于对国内S基金前景、S基金DPI的节奏特点与自身团队素质等多重因素进行判断,在为股东创造回报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部署。

“第一,S基金是现在国内较有前景的模式。目前国内很多基金,特别是政府引导基金逐渐临近退出期,这几年会密集进入清算期,为S基金发展提供了基础与交易机会。第二,S基金能够平滑母基金的整体投资收益,是能够给LP创造回报的很好渠道,是值得把握的交易机会,母基金收益的节奏感非常重要。第三,我们投资团队本身具备对S基金底层资产作清晰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对于我们做S基金交易而言,这是关键的底层支撑能力。”

曾宇表示,就S策略而言,主要采用深入研究、精准出手的方式。“S基金的交易像是阻击战,而非大规模的阵地战,不能冒进。要有清晰的认识,渐进式的研究,也要有甘于坐冷板凳的耐心。”曾宇谈道。

03 全面风控,以终为始



而后,曾宇为母基金研究中心介绍了广州乡村振兴基金的风控体系。曾宇表示自己主要的职业生涯起步就是风控岗位,也将风控意识带到广州乡村振兴基金的工作作风中。据曾宇介绍,广州乡村振兴基金构建了全面的风控体系,主要体现为以下五点:

1、公开透明,集体决策对每一项投资充分决策,所有的投资决策在立项阶段专人跟进,集体论证,集体决策。专人跟进,就是会有专门的项目经理跟进具体的项目,而后会进行投资团队的集体的论证。到立项阶段,投资团队全员参与,充分表达大家对项目的意见和看法,然后由项目经理再做更加深入的尽调和论证,回复大家提出的各种疑问。如果项目比较成熟,那么到集体的决策阶段,除了投委投资委员投委参与之外,其他同事也会一起参与到决策当中,充分表达意见。

2、完善尽职调查:设立非常完善的尽职调查体系,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项目,会通过聘请第三方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尽调,亦为做比较深度的访谈调查,如老股东的访谈、上下游客户的走访等。

3、稳健的投资策略投资策略强调跟投为主,尽量跟着市场上龙头的一线投资机构来进行共同投资。“我们会抱着开放而独立的态度。开放是指我们不介意和共同投资机构分享我们对项目的判断,同时我们也要做出自己独立的投资决策,不做跟风投资。”曾宇向母基金研究中心介绍。

4、严格审核投资条款对投资条款的把握与审核,标准相对严苛,也要经过领头方与项目方的深入的沟通。

5、持续性措施做到将持续性的风控措施贯穿投前、投中和投后。“我们会花费时间精力专门进行投后管理,动态观察整个项目发展,包括舆论与战略选择,要做到既陪伴又进行帮助,这样能确保整个项目能够在我们的预期内进行发展。这方面其实是很多母基金、GP忽略的一点。”曾宇表示。

在当前背景下,广州乡村振兴基金如何把握退出机会?曾宇表示,“募投管退”之中,“退”是最难的问题,也是验证一个投资机构成熟的标志。

我们投资的信条是‘以终为始’做投资。我们在判断一个项目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它可能的退出的路径。比如我们在产业投资领域,通过选择跟上市公司合作,这是被投资界反复验证过的优选退出通道。在做具体产业项目时,我们也会对退出做优先级的安排,确保退出渠道和模式是可行的。”曾宇谈道,“做投资要赚认知范围内的钱。对于相对陌生模糊的领域,或者自身投研深度和广度所覆盖不了的领域或者项目,我们是慎之又慎的。我们不做刮彩票式的投资。”

曾宇认为,退出最难在于对时机的把握。为解决这方面问题,要加强投后赋能,建立跟项目合作方与其他股东的情感链接。“退出时机的把握不仅是一个利益上的考量,也是对项目发展阶段的一个考量,比如说某个项目,未来需要更大的一个发展,那么它需要股东们在未来投资的金额更大。这时我们一定要衡量自己未来的投资策略和资金规模,积极配合全体股东来做新一轮的融资或者通过退出完成自身阶段性的使命,让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是退出的重要考虑因素。”

04 理性看待母基金GP化



最后,曾宇分析了自己对于国内母基金行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在曾宇看来,国内母基金行业始终在向前发展,为国内股权投资带来非常积极的推动力量,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目前部分引导基金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存在政府主导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进行决策的情况。未来母基金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走更为专业化、市场化的路线,真正做到决策的市场化、运行的市场化、团队的市场化

其二, LP的GP化趋势还会继续,会对国内很多 GP构成挤压。曾宇建议,国内的GP要理性看待母基金的GP化,对此不要一味惧怕或者反感,要看到母基金背后也有很多LP。母基金通过直投能够创造更好的收益,也能够反过来促进母基金的蓬勃发展,进而带动更多活水涌入股权投资的市场,为GP带来新的资金源。

“在这里,我对于全国的母基金也想提出一个建议,一方面,我们要更加重视自身投研能力的提高,去做好自己的直投。另一方面也不能好高骛远,变成纯粹的GP化,简单地涌向直投。作为母基金来说,还是要在母基金投资和直投之间要做出很好的策略配置,不断优化自身的PSD策略,不断更新迭代。”曾宇说道。




本文转自:母基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