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在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患者中评价INL1效果的随机化、双盲、安慰剂对照全球多中心IIa期注册临床研究(TRACER-HF研究)”已在中美两国全面展开,继美国多家研究中心入组病人之后,首位中国患者近日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成功入组,并顺利完成首次给药。同时,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因诺生物支持的“心力衰竭患者关爱项目”也即将启动,这一切都印证了因诺生物对于造福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TRACER-HF研究
TRACER-HF研究是一项中美双报的IIa期注册临床研究,该研究的全球主要研究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Januzzi教授,该研究已经于2019年3月6日在美国12家顶尖的研究中心启动。
TRACER-HF研究全球PI: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院心脏病科主任James Louis Januzzi教授(美国达拉斯市)
中国的主要研究者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健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宇辉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副理事长兼甘肃中心主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余静教授。接下来,在中国区,TRACER-HF 研究将在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11家顶尖的心力衰竭临床研究中心落地。
TRACER-HF研究中国区研究者会议(中国成都)
心力衰竭是全球范围内尚未被攻克的疾病领域,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五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目前针对心力衰竭的最新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于心脏失代偿后的下游通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治疗结局,但对修复受损心肌、逆转心脏重构的作用十分有限。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TRACER-HF研究的活性药物INL1可以靶向作为于低氧诱导因子(HIF-1)通路, HIF-1是机体应对缺血缺氧的上游调控元件,其发现者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IF-1能通过促进血管新生、促红细胞生成EPO,减低缺血、缺氧损伤程度,支持心肌细胞存活 BNIP3、募集干细胞等多种机制有效改善供血,修复受损心肌,TRACER-HF研究在美国部分已经完成随访的人体数据中显示出非常惊喜的疗效!
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过去10年,心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的进展都非常迅速,这离不开各大药企对研发的投入,可以看到因诺生物的研发策略不是仿制和跟随,而是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全新创新作用机制的产品,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因诺生物能够有创新的产品上市,真正应用到临床中,让广大的心衰患者能够得到这些产品带来的真实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