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修炼相对容易,创业的困难在于需要带领一个团队朝着同一个方向按照既定的速度前进,而且前路充满不确定性和未知。在我回国创业之前,可以归结为个人成长和学习。出身农村的我,知道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所以一直从农村考到省城、考到北京读研究生、考到美国读博士,之后也是因为研究的方向关系,到旧金山一家初创公司工作。个人的成长,虽然有很多艰辛和挫折,但有很好的自我约束力、勤奋加上普通的智商,就差不太多了。而回国创业后,感觉完全不一样。创业是需要带着团队去完成一个目标,团队从几个人开始,到几百人。如何让大家思想一致,步调一致,这个非常难。另外一方面,由于个人经验有限,而创业又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对于未知的笃定和坚持,也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还要让整个团队也一样笃定和坚持。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聪明人在一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主见,大多时候都是发散的,如何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确实非常不容易。这两者的差异,其实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前三个习惯和后四个习惯。前三个说的是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后四个习惯是保障团队的成功。
专业人士更应该将自己的光和热贡献给社会、推动社会进步。2014年初,国家卫健委叫停基因测序行业,大多数国内外的媒体认为这是行业末日。而我认为,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是国家意识到基因测序将从科研实验室走向大众走向临床的转折点。作为基因测序行业的研究人员,在国外有较深的积累,我博士的课题就是研究基因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所以当时我觉得应该回来,把这些最新的科技,转化应用到临床。如果国家花了大力培养的博士都不从事这个专业领域,我们就不能指望未来可能家人、亲人在不幸患病的时候,能得到专业的诊疗。因为如果专业人士都不从事这个行业,就只有非专业的商人来为大家服务。本着这样一种想法,我觉得自己一定要积极正向的推动我们这个行业健康的发展,哪怕是一点点。
创业6年,您觉得个人身上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变的是对创业的认知、每个环节的把控能力,不变的初心和方向。变化的是随着公司一步步长大,团队成员越来越多,自己对创业的认知越来越具体,看到和处理掉或者正在处理越来越多的问题。创业之前,想到过创业会很难,至少也听到过朋友说,别回中国创业,因为有朋友回来两年后实验室还没开始运行。但我一直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认为那不是我。但真正创业,也确实有很多需要接受和改变的,从个人行为、个人成长,要去关注如何建立团队,如何管理下属,如何去创造客户,如何让我们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走向大众走向临床一线。现实中,并不一定是质量好的产品就一定卖的好的,国内的市场竞争环境相对更混乱一些,如何不让劣币驱逐良币,这个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海归科学家回国创业。
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我们创业近6年来,始终坚持以患者为先,把我们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摆在第一,确保患者得到最精准的诊疗;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共同提高共同成长;我们也始终坚持以持续奋斗者为本,团结同事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个人也在保持创业激情的同时,要求自己更加沉稳、更加成熟的带领大家前行。
疫情对公司是否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最重要的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紧密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必要的支持。首先,作为医疗行业的团队,我们要建立正确的疫情认知和防护;其次,建立新冠病毒基因检测应急研发小组,开展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研究;保持更密切的全员线上沟通,让大家知道公司的近况,心在一起,共度难关;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强调人均产出,号召大家一起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