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药新声

News

今日人物·24期 | 马法书:新药创制追梦人

今日人物·24期 | 马法书:新药创制追梦人


No.1

个人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获化学工程与工艺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催化裂化装置工艺工程师、巴斯夫车间经理,参与建设苏州诺华并任诺华中国区工艺放大中心总监,之后加入苏利制药并任执行总裁,期间从事过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等不同领域的工程设计、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工作,最终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热爱体育运动,读书门类涉猎广泛,尤爱中国传统文化。



No.2

公司简介:
 新药研发型    小分子   器官衰竭 


公司在2016年5月由诺华制药前化学与分析研发全球总监麦靖邦博士领导的创业团队创立于上海。睿诺一方面服务肾病病人,推动肾病医学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针对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根据新靶点设计新的分子结构,在中国开发创新的药物,完成早期开发和临床实验,并首先在中国进行申报,同时促进其他中国公司和国际中小型医药公司的合作。目前第一个产品为对于急性肾损伤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计划于2019年年底申报IND。


No.3

 温度问答:

Q1:您的工作履历非常丰富,开始是从央企-石油化工,然后进入外企-诺华,再后来加入民企-苏利制药,最后联合创办新药公司-睿诺医疗。企业性质的变化,行业的变化,这些工作中的转折点是机缘巧合,还是您提前有过规划呢?

34岁之前是懵懵懂懂地被选择,主要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34岁之后认准制药行业,决心在这个“治病救人”的领域建功立业。40岁之前主要是吸收、学习和提高的过程,40岁之后考虑的是在继续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和贡献。

Q2

您在工艺工程技术方面颇有建树和心得体会,能给我们分享下目前国内制药行业在这方面发展情况?为寻求突破口,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呢?

建树谈不上,心得有一些。一名工艺开发和工艺放大人员需要掌握特别全面的知识,就拿化学工艺来说,除了“一反“(化学反应)之外,还要懂“三传”(传质、传热、传动),懂得工程设备、单元操作、HSE、QA、等等,因为接触的部门多,还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项目管理能力。

感觉上国内起步的时间晚一点,举例来说,2006年我们在苏州诺华准备建设工艺安全实验室,开展工艺安全评估的时候,国内药企对于这个方面的认知还不深,人才也很难找。之后国内企业逐渐重视工艺开发,投入也开始加大,外企培养的一些人才慢慢转入民营企业,在近几年取得的进步非常大。

但是随着国内制药企业尤其是新药研发企业,包括CRO、CMO的快速扩张,人才总体上还是短缺的。工艺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细,人才是慢慢练出来的,不能着急。为了取得突破,我个人的建议是在人员配置上适当增加化工、工程背景的人才。从长远看,工艺和工程技术协同,工艺和设备协同是大趋势。如果条件允许,新入职的工艺人员可以到车间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对工艺、设备、操作都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以前在石化行业,新来的大学生都要先到车间去锻炼。我自己博士毕业加入巴斯夫,第一件事就是下车间和操作工一起倒班工作,受益匪浅。

Q3

组建一支精兵强将的团队,需要“老板”具备哪些能力?

“领导力”可以细分为很多种,最重要的是格局和胸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一、找对人,二、给他/她足够的授权和资源,我认为这是最关键的两点。
Q4

您能分享一下在公司开展文化建设方面的心得和体会吗?

这个话题比较大,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吧。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入手,去思考应该打造什么样的文化支持它,再选择合适的组织架构使之贯彻执行。企业文化的打造,需要经过由上而下的思考和设计过程,以及由下而上的反馈和落地过程。文化不能落地,就只能算是“口号”了。一个企业的文化,领导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言行不一,对于文化建设的破坏力将是致命的。

Q5:对过去的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感恩过去,勇向未来。
Q6

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赶上了时代发展的红利。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抓住这个机遇,快速更新知识,让自己和团队更高效地工作,并最终对社会有贡献,做到“君子不器、成己达人、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