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药新声

News

IPO | 创胜集团今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IPO | 创胜集团今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2021年9月29日,创胜集团医药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6628.HK,以下简称“创胜集团”)今日宣布,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创胜集团本次全球发售4033万股,预计募集资金约5.74亿港元。


创胜集团是一家具备生物药发现、研发、工艺开发和生产全流程整合能力的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苏州,已成功搭建了全球的业务布局:在苏州设有药物发现、临床和转化研究中心,在杭州拥有工艺与产品开发中心以及药物生产基地,在北京、上海、广州和美国普林斯顿分别设有临床开发中心,并在美国波士顿和洛杉矶设立了对外合作中心。公司的开发管线已有九个治疗用抗体新药分子,涵盖肿瘤、骨科和肾病等领域,其中包括1款核心产品和4款关键候选产品。


其中,创胜集团关键候选药TST001在临床试验中表现优异且进度领先,未来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十分值得关注。


TST001目前已进入IIa期临床,不仅是中国首个进行中美同步开发且在中国开发进度最快的Claudin18.2项目,也是全球继Zolbetuximab (IMAB362)之后正在开发的第二款Claudin 18.2靶向单克隆抗体。虽然同属于Claudin18.2项目,但是与Zolbetuximab(IMAB362)相比,创胜集团TST001的独特优势在于有望靶向更广泛并对Claudin18.2具有更高特异性亲和力的患者人群,且在具有中高度Claudin18.2表达的肿瘤中显示出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其ADCC活性相对于Zolbetuximab (IMAB362) 可增强100倍以上。


从时间线上来看,2021年7月2日,创胜集团宣布正在进行的TST001剂量爬坡试验中已经在多线治疗失败的Claudin18.2表达的胃癌病人中观察到令人兴奋的单药引起的快速和确认的肿瘤部分缓解。7月28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TST001孤儿药资格认定,将用于治疗胃癌及胃食管连接部癌。8月17日,创胜集团又宣布TST001单药的IIa期临床试验的第一例患者已顺利完成给药。根据招股书披露,创胜集团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启动TST001用于治疗胃癌的全球III期注册临床试验。


除了TST001,创胜集团还有4款重磅候选药物:MSB2311、TST005、TST002、TST004。


作为创胜集团的核心产品,MSB2311是一种针对高肿瘤突变负荷(TMB-H)等多种实体瘤的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单抗)候选药物。在2021年ASCO公开的数据显示,MSB2311在已接受过多线治疗失败的有生物标志物表达的末线实体瘤病人中客观缓解率为31.3%。MSB2311打出的独有的再循环抗体竞争王牌,能更好的穿透肿瘤内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也为创胜集团带来更广泛的医疗窗口突破。该产品是中国仅有两款靶向TMB-H肿瘤的候选药物的其中一款。在美国,目前也仅有一款产品于2020年6月获批用于治疗二线不可切除或转移性TMB-H肿瘤。因此,不论是从国内亦或是全球范围来说,MSB2311均具有比较强的稀缺性。


在非肿瘤领域方面,创胜集团在肾病及骨骼疾病治疗领域的产品则有TST002和TST004。


TST002 (Blosozumab)是一款针对严重骨质疏松的人源化硬骨素单抗候选药物,该产品已获得礼来制药在大中华区开发及商业化Blosozumab的授权,并已在美国和日本完成临床Ⅱ期研究。创胜集团已成功完成了技术转移,在自己的生产基地建立了独立的生产工艺,完成了用于临床研究用的GMP生产和CDE要求的在中国开展临床所需的所有临床前试验。9月,该产品已在中国获批临床。目前,只有安进的Romosozumab已经在美国、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日本获得批准,中国还没有获批准的抗硬骨素抗体疗法。而中国有超过1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其中有400万人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如果TST002获批,这些人便可以成为受益人群。TST004则是一种针对IgA肾病(IgAN)的人源化MASP-2单抗候选药物。


创胜集团在双抗领域也有深入涉足。以TST005为例,该产品便是一款针对实体瘤的PD-L1/TGF-β双重功能抗体候选药物,有望在PD-1无效或失效的病人(如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人群当中有效。据了解,目前在中美两地,正在临床开发靶向PD-L1/TGF-β双重功能抗体的项目仅有三款,市场稀缺性较大。今年4月,创胜集团向FDA提交的TST005的IND申请正式获批;7月15日,该全球 I 期临床研究已顺利完成美国首例患者给药。考虑到目前全球做临床开发靶向PD-L1/TGF-β双重功能抗体的项目并不多,具有先发优势的TST005将会是公司未来具有竞争潜力的产品之一。


在研发方面,创胜集团建立了一个独有的基于独特技术的药物开发平台,称为免疫耐受突破技术(IMTB)的药物发现平台,能够帮助公司发现具有多表位的抗体。


IMTB 技术平台能够生成针对难以在啮齿动物中生成的非保守及保守蛋白质的抗体,同时透过使用传统平台发现难以发现的隐藏表位,获得具有经扩展的表位多样性、差异化的生物特性及强大的CMC特性的先导候选抗体,从而甄选具有增强的成药性及知识产权地位的候选分子。公司关键候选产品TST001和核心产品MSB2311,正是来自IMTB技术平台强大内部研发能力的结果。


与此同时,为获得最低的商品成本以及最大的设施产量,提高工艺的稳健性及尽量降低运营风险,创胜集团正在开发及启用一体化生物药连续生产的工艺平台(Integrated Continuous Bio Processing)。将上游高生产率灌流工艺与下游自动化连续纯化工艺整合,同时采用自主开发的细胞培养基,创胜集团近期实现了重大突破,日容积生产率在为期4周的培养中超过了6克/升/天,且工艺与产品质量均符合控制标准。在采用相同细胞株的情况下,此工艺可使原液年产量与传统分批补料工艺相比增加15倍以上,这一成绩已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在药物生产方面,创胜集团位于杭州医药港的GMP生产基地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化理念进行设计,并配备了全整合型生产平台。该模块化GMP设施T-BLOC能够降低建设成本和时间,灵活满足各种生产工艺的需求,保证产品质量,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目前,它已用于毒理试验和临床批次的原液和制剂生产,预计商业化年产量最高可达1吨蛋白质产品,约8-10万人份的年用药量。


创胜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此次IPO之前,创胜集团已经融资到C轮,共计融资金额3.42亿美元。


从投资方来看,创胜集团的投资者阵容十分强大。投资者包括礼来亚洲基金、淡马锡、ARCH Venture Partners、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Teng Yue Partners、高瓴资本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既有擅长投资医疗大健康的礼来亚洲基金、高瓴资本,也有善于全球布局寻找优质目标的知名的PE/VC支持。


强劲的研发实力也是公司屡获全球投资者认可的关键。创胜集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且知识渊博的管理团队,公司首席执行官钱雪明博士拥有逾20年的商业化抗体发现和开发经验,是多项抗体专利的发明者。他曾在美国安进、盛诺基医药任职,领导多个项目团队发现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疾病的新型抗体治疗药物并参加了AMG108及EVENITY等项目。


公司此次在港交所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管线候选产品的研发、为进行中及计划中的临床及临床前试验、筹备注册备案以及其他与商业化公司四款主打产品有关的步骤或活动拨资。另外,部分资金还将用于扩充管线及开发技术的业务发展,一般营运资金及一般营运费用。


创新致胜,至诚行远。未来,创胜集团将以此次上市作为起点,将现有候选产品推进及完成注册性试验,继续扩大拥有巨大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治疗领域的创新管线,建立强大的商业化能力,争取早日让全球患者用上差异化和可支付得起的生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