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药新声

News

今日人物·31期 | 王冰:跬步千里,汇智成蹊

今日人物·31期 | 王冰:跬步千里,汇智成蹊


No.1

个人简介:


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获得药物科学博士学位。20年跨国公司创新药物临床前和临床开发经验, 建立并领导阿斯利康生物医药临床药理和群体动力学部门,直接参与或领导涉及多个疾病领域数十个小分子,重组蛋白,单抗,抗体药物偶联,双特异抗体等的临床申请和全球入市申请。作为阿斯利康全球临床开发团队委员参加美欧日加等国家药监部门会议, 多次获得阿斯利康最高奖项CEO Awards。加入阿斯利康前曾在安进和Abgenix 公司的药代和临床药理部门工作。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和摘要,拥有12项生物医药研发专利。2018年与几位同事联合创办安渡生物,专注于为中美创新药物提供转化和临床开发服务。

No.2

公司简介:

 服务型    转化和临床开发 

安渡生物位于中国杭州和美国旧金山湾区,专注于为国内外创新药物公司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转化和临床开发服务:

  • 研发战略咨询,数据分析报告,监管申报

  •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运营管理

  • 生物大分子PKPD和ADA分析方法的开发和血样检测


No.3

温度问答:

Q1: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以前的工作和回国创业背景?

大约十年前吧,我代表阿斯利康在上海创新药研发高峰论坛做过生物医药方面的讲座,参加了苏州的海外高层次人员创业周,也到泰州考察过,当时与几个欧美研发和CMC生产部门同事考虑在国内建用一次性反应釜开发生产癌症和自身免疫单抗仿制药。虽然由于资金,家庭和团队归国人员等各种原因没有最终推进做成,不过我也见识到了国内对生物创新药研发的热情,希望和机遇。当时那种情况下能够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全职回国做医药的海归真的非常了不起,其中有几位是我以前安进同事,也是现在俱乐部的会友。

在阿斯利康和之后MedImmune工作期间我还是非常幸运的,不但有机会建立职能部门团队而且直接参与了阿斯利康与Abgenix和CAT合作开发的单抗和原MedImmune生物医药项目从标靶发现到全球入市申报全过程。我从阿斯利康辞职后先是为欧美和澳洲药企做定量和临床药理咨询,接着考虑在旧金山湾区建立生物大分子实验室,为湾区中小生物医药公司提供高质量检测服务。凑巧的是几位以前转化科学和临床同事也有类似的想法,经过集体讨论,我们决定于2018年5月15日在杭州注册建立安渡生物。

Q2

公司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除了资金需求外,外包服务型公司最大的挑战是人才和系统。创新药公司主要关注自己项目进展,而我们需要招聚各方面专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GLP和GCP系统,并且提供高水准的员工培训。比如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数百个SOP和相关文件,大部分是全英文版的。这些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是短时间突击就可以完成的。好在公司多名核心团队成员业务互补,以前也有合作工作经历,彼此信任。每天争取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Q3:

 创新医药研发方面有哪些方面我们需要特别留意的?

医药在每个主要国家都是支柱产业,至少本土有一个跨国公司才能保证本国在医药研发处于世界最前沿并有订价权和话语权。我一直觉得与我们医药工业最接近的是航空业,这样作类比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类比的原因是:

  • 产品开发周期长,风险高,投资巨大

  • 研发每个关键步骤包括入市受全球政府严格监管

  • 责任重大,人命关天。

另外产品开发和生产需要各方面专家和高水准专业服务伙伴,产品链长。现在创新药研发流行阿斯利康发表的5R原则,其实最早的版本十几年前我在阿斯利康工作时就有了:标靶,剂量,适应症和市场,这几个要素应该是大家做创新药需要留心的方面。PKPD是贯穿研发和入市后产品周期管理乃至仿制药开发的核心,尽早找到相关PD标志可以极大提升早期研发成功率。此外数据的质量尤其是毒理和临床数据质量非常关键,In God We Trust; All Others Bring Data。不可靠的数据不但影响临床开发和入市申报,严重的可能引进未来法律纠纷和制裁。

国内做基础研究的专家很多,发表的文章也不少,但有正规创新药临床开发和监管经验的人才确实很匮乏。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外包服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有机会可以与创新药公司,医院,学术单位,药监部门以及其他同行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人员。

Q4

您有什么“秘密”可以与大家分享?

个人秘密倒是有一桩,我家里有一整套磁带,是2003年参加CCL的领导力培训时他们全程跟踪录音录像再加上退休高管顾问点评。按照培训要求,应该定期回顾提高自己水平,不过这十几年来我一直没有勇气回放看自己当时的表现。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能借酒壮胆看看年轻时的自己与其他大公司总监、VP们PK的丑态吧。


  高人点拨 在您的创业道路上,是否有一位高人,他的一席话曾经点拨过您?


▪“Nothing is perfect”读研时导师Thomas Ludden博士告诉我不要纠结于细枝末节,关注于主要问题来做决定。

▪“Everyone is trainable, if you give him/her a chance” 刚到安进上班时准备招数据分析员,老板Lorin Roskos博士嘱咐不要因为缺乏相关经验就放弃好的申请者。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Phase 3 is dose” 一次阿斯利康内部交流会议时CMO Briggs Morrison博士与我和全球药监事务SVP Peter Honig说他自己个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