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药新声

News

今日人物·30期 | 高志博:创业是一场“个人+团队”的共同修行

今日人物·30期 | 高志博:创业是一场“个人+团队”的共同修行


No.1

个人简介:

高志博:香港中文大学医学科学博士。曾在华大基因工作7年,作为肿瘤生物信息团队的负责人,致力于探寻所有导致癌症发生的驱动基因突变,从而发现潜在的新的癌症治疗方式。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组的核心成员,也是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成员。在2015年5月创立深圳裕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3月,高博士联合国内众多顶级肿瘤专家,共同发起了中国抗癌“天梯计划”。

No.2

公司简介:

 服务型    肿瘤精准免疫诊疗 

裕策生物围绕肿瘤精准免疫治疗提供基因检测服务,以“基因”+“免疫”为双翼,将肿瘤基因组、免疫微环境有机结合,是肿瘤精准免疫治疗基因检测的先行者与开拓者,并率先成为国内首家加入国际新生抗原筛查联盟的中国公司。占地1500平方米的裕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是以临床需求为中心,以肿瘤精准免疫检测为特色、以精准用药为导向的综合检测中心。


No.3

温度问答:

Q1:

您是中国抗癌“天梯计划”发起人之一,想请您讲下该计划成立的初衷以及目前的情况?

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调动免疫系统抗击癌症能力,实现治愈癌症的登月壮举。

抗癌“天梯计划”,是在两院院士的倡议和号召下,经学术界、产业界专家指导,裕策启动并执行的一项合作计划旨在利用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调动免疫系统抗击癌症能力,聚焦肿瘤免疫治疗,通过多平台、跨学科的合作,加速癌症治疗研究,实现治愈癌症的登月壮举建设合作、互利、共赢的抗癌“天梯”。


天梯计划的目标有三个,概括起来是“两库一标”国内首个万人级别的3D肿瘤数据库不仅仅包含基因突变和肿瘤的关系,还囊括免疫细胞和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影响等国内首个专业全面、更新及时的肿瘤免疫知识库包括与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最新技术进展、临床试验、临床案例、行业动态等信息;建立国内首个开源、开放的技术评测体系和标准评测的内容包括TMB/TNB检测的方法和阈值、Neoantigen的检测方法和验证标准。


为了推动天梯计划的顺利进行,我们专门成立了深圳市癌症基因研究院,免费为肿瘤患者开展肿瘤免疫治疗biomarker真实世界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上万例肿瘤患者进行组织、外周血样本的全外显子组、RNA、ctDNA、TCR测序和分析,结合临床治疗和随访,从肿瘤基因组、肿瘤微环境、宿主免疫系统三个角度,系统的比较和研究肿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前后的差异和动态变化,形成国内首个万人级别的3D肿瘤数据库(肿瘤基因组数据库、肿瘤微环境数据库和临床治疗数据库),同时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生物信息学算法对3D肿瘤数据库进入深入的分析挖掘,建立“两库一标”,推动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研究、发展和科普教育,造福肿瘤患者。


目前,裕策生物发起的天梯计划至今已入选7大方向83个项目共收集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胆管癌、食管癌、黑色素瘤、胃癌、头颈部肿瘤等肿瘤标本3000多例(包括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涉及治疗方案包括免疫综合biomarker研究、联合用药、严重副反应、新辅助、动态监控、个性化疫苗等,分别对应公司的几大产品研发方向。从天梯计划获得的中国人群肿瘤基因数据库,作为裕策生物重要的核心资产对于已有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研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公司今后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石。

Q2:您创立裕策生物至今4年的时间,最让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危机公关,从自查做起,及时反思复盘,用最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数据,敬畏每一个生命。
面对突发事件,感谢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共担事情

裕策生物整个发展过程当中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艰难的。今年有一次,我们收到患者家属的反馈,质疑我们的检测报告解读结果,还把事情闹到了网络上。我们首先是自查,确保整个检测过程和结果解读是没有问题的,然后临时成立危机公关小组,安抚患者家属情绪、表明承担责任的态度,同时收集证据澄清事实。后来这件事情得以顺利解决,但复盘过程中引发了我们的深入反思。

我们团队一直倡导着严谨的企业文化,我们敬畏每一个生命,一直秉承着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样本。所以,我们发现出现一些阴性报告或者其他问题,都会非常地谨慎。我们交付出去的阴性报告必须就是真的阴性报告,不能是假阴性报告。过春节的时候,我们整个团队都在加班,他们在这个时候主动地把事情扛起来,我还是非常非常感动的。


但是整个事情也让我们意识到医疗领域产品不同于其他领域,要求我们非常严谨地对待每一个流程,包括售后服务。一般来说,售后服务都是倾向于固定的流程处理,更加侧重人的服务。但是医学产品,尤其是肿瘤基因测序解读报告,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因为专业性,医生有时候都不能完全了解的最新进展,我们要和患者做好关于产品的沟通和答疑。为此我们召开体系大会,从整体的预算中划出来一部分成立专业的医学客户服务团队。整个过程中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团队每个人都齐心协力,让我比较印象深刻。
Q3:您的团队目前有哪些特质?或还有哪些特质是您希望下一阶段拥有的?

严谨、创新、挑战挑战更强的执行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创造的氛围;分享:与员工分享公司的收获和成长。


下一步计划:打造一支狼性文化的营销团队,做大做强裕策;做好公司制度和文化建设,遵循职场规则,理大于情。

创新本来是我们公司文化价值观的一部分——“严谨、创新、挑战”。我们的工作氛围属于外松内紧,一方面讲究挑战更强的执行力,以结果为导向;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希望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创造的氛围,创造会让我们有成就感。我们也信奉身边的人如果都能够做得比较舒服,做得比较开心,有成就感,能够吸引其他人来,尽管这相对来讲比较被动。


我们倡导的另一种文化是分享。其实对我来讲,因为我们出自华大,基本上都是好兄弟,他们原来也基本上都是我的下属。我们在一块从无到有创办裕策生物,我们很乐意跟员工分享裕策生物的收获和成长。现在公司的小合伙人团队有27个人,他们能够在公司的成长过程当中创造价值,成为裕策生物独挡一面的人,我把他们放到了合伙人团队里面来,给他们分享公司的股权,分享公司的利益。


如果说我们之前做的事情是从0到1的话,那下一阶段我们想做的就是充分发扬营销团队的狼性文化,把应有的市场份额都拿回来,把裕策生物做大做强。对于下一步发展,我认为职业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公司早期发展阶段人贵在精,大家都很自觉,小的团队管理十分高效,在这个阶段情大于理是合适的。但是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公司组织架构、事务、人员、关系变得复杂,这时候再靠情大于理是管不过来的,要遵循职场规则,理大于情,这个“理”字,可以是一套制度、可以是一套文化,总之,是应该能吸引大家心往一处看,劲往一处使,同时具有约束力的东西,目前我们还在探索当中,但相信一定能够找到。

Q4:创业对您来说,就像____?
创业对我来说,就像一场修行。

我们整个团队因为梦想或者信任而连接在一起,自愿舍弃一些东西,自愿走出舒适区去挑战和创新,一路披荆斩棘、降妖除魔,面对贪婪恐惧不忘初心,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终成正果。


我觉得创业有点像修行,需要历经很多难关,从最初创办裕策生物,我肯定是当之无愧的创始人和CEO,因为没有人比我更能胜任这样的角色,把团队凝聚在一起,我来制定裕策生物的目标,带着大家去做事。后来我觉得自己有些方面做得还行,有些方面稍微欠缺。一般一个CEO最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向、找人、找钱,以及跟投资人关系的管理等方方面面。我们自己从这个过程当中一直要求团队跟得上公司发展的节奏迅速成长,我也在拼命地学习,除了自己平时学习之外还会选择一些中欧的课程。我原来不是学财务的,特别是这次学习了资本运作方面的课程,所以这一块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后来又学了系统性的课程,觉得自己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


另外,所谓的修行,除了CEO个人的修行,高管团队的修行也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没有哪一家公司是能一直靠某个人撑到最后的,一定是有一个很有战斗力、有担当的团队。创业公司本身为初始的创业团队提供了一个磨砺和不断成长的平台,我个人非常鼓励团队的成长,人力资源也设计了一套方案帮助高管团队打造提升计划;另一方面,为管理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也是促进新老团队共同成长很好的润滑剂,甚至是催化剂。

Q5:您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研究历史,管理企业与治理国家相似,以史鉴今。

所谓以史鉴今,历史是个非常有意思、值得一生研究下去的话题,尤其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历朝历代的领导团体不知道踩过多少坑,说句玩笑一点儿的话,我们能设想到的各种作死方法,老祖宗都给你演示过一遍了,有的还是好几遍,还都是以一国兴衰作为代价,这样的财富非常宝贵,西方世界国家缺少这样的经历,所以,虽然现在经济、科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强,但论治国还是未成年的幼儿水平,肯定很少人知道,世界金融战的鼻祖,其实是齐国的管仲,他通过金融战的手段帮助齐桓公不费一兵一卒打败了鲁国、楚国、代国、赵国和衡山国等。其实,治理企业跟治理国家在某些程度上是一样的,以史鉴今,我们能从历史中汲取到非常多的营养,比如,毛主席把一套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非常让人钦佩。


     高人点拨 在您的创业道路上,是否有一位高人,他的一席话曾经点拨过您?


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很多贵人的相助,我们都谨记在心,心怀感激。期望未来公司的成长能给予行业发展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我们要特别感谢的是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詹院士可以称得上是我们在肿瘤精准免疫的引路人。我们的天梯计划就是和詹院士联合发起的,他对于精准医疗的了解非常透彻,还能讲得非常有趣。比如他讲肿瘤,我们目前通过诊断治疗能够发现的部分就是水面上的部分,但是为什么在我们国家430万的发病率里一年有280万人死于肿瘤,这是我们对于水面下巨大的冰床还不了解,所以他很支持我们去做一些不一样的研究,免疫治疗是非常有希望治愈癌症的新兴治疗手段,但是还有非常多的机理机制、临床转化和应用推广等难题去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从多学科、跨领域里去寻找解决方法,结合学术界、临床、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共同去探讨,这才有了天梯计划这样一个开放共赢的生长平台。